今日分享之臭蟲
今日分享之臭蟲
01臭蟲簡介
臭蟲是半翅目臭蟲科臭蟲屬昆蟲,又名木蚤、床虱、壁虱。成蟲蟲體背腹扁平,呈卵圓形,紅褐色,遍體生有細毛;頭部兩側有1對突出的復眼;觸角能彎曲的有4節,末2節較細;口器為刺吸式,下唇分3節;前胸背板大而明顯,其前緣有一凹陷,頭部即嵌在凹陷內,側緣呈弧形,后緣向內微凹;中胸小,其背板呈倒三角形;雌蟲腹部后端鈍圓,末端有生殖孔;雄蟲腹部后端窄而尖。成蟲壽命通常為9—18個月。
臭蟲分布于世界各地。在中國熱帶臭蟲主要見于長江以南,溫帶臭蟲各地均有分布,以江北地區為主。主要棲息于室內墻壁、木制家具的縫隙、草墊、床席等處,或交通工具及公共場所的桌椅縫隙中。有群集現象,白天隱匿,夜晚活動吸血。對宿主無嚴格的選擇性,除人外,也可吸嚙齒類、禽類和家畜的血。成蟲羽化后1—2天即可交配,雌蟲吸血后經數天開始產卵。臭蟲在溫帶地區1年可繁殖3—4代,熱帶地區可達5—6代。
臭蟲叮咬后可使皮膚敏感性高的人局部皮膚出現紅腫、痛癢,長期被懷疑是傳播疾病的媒介。滅殺臭蟲可用倍硫磷、溴氰菊酯等藥物,或用沸水燙殺及蒸汽噴殺等方式。
02臭蟲生活史
臭蟲為不完全變態,其發育過程分為卵、若蟲、成蟲3個時期。
卵
臭蟲產出的卵借助于副腺分泌液,牢固地粘附于板縫、墻縫、床席的縫隙或糊墻紙的皺褶等棲息場所;初卵為乳白色,漸變黃色,5-6枚一堆,卵期受溫度影響:35-37℃為5-6d;22-26℃為8-9d;16-19℃為21-22d;低于7℃不孵化。
若蟲
若蟲自卵冠孵出即吸血,每次吸血6-9min。其形似成蟲,但體小,且無翅基,生殖器官發育不全。若蟲分5齡,每吸血一次蛻一次皮,平均每隔4-6d蛻皮1次,經5次蛻皮。若蟲初為黃白色,隨齡期增長個體漸大,色變深,后變為紅棕色,約需20-30d發育為成蟲。
成蟲
若蟲發育為成蟲1-2d后即行交尾,雌蟲交尾后3-4d后吸血產卵,從卵到成蟲的整個發育過程,在溫度適宜條件下(35-37℃)約35d左右,一年可繁殖5-6代(寒冷地區約3-4代),成蟲壽命一般為1年左右。
正在吸血的臭蟲
臭蟲完成生活史主要由環境溫度決定,不同溫度下發育時間存在較大差異性。
03臭蟲生活習性
吸血
雌、雄蟲成蟲和若蟲均吸血,吸血時間多在夜間。吸血時能分泌一種堿性涎液,通過口器注入人體,防止血液凝固。此種涎液對人有刺激性,使叮刺部位紅腫奇癢。若蟲初孵出后,即能吸血,每次吸血需6-9min。臭蟲很貪食,吸血量可以超過它體重的1-2倍,通常每隔24-48小時吸血1次。成蟲每次吸血大約持續10-15min,吸血時,一般不爬在皮膚上,而是停在緊接皮膚的被褥、衣服或家具上。
耐餓
大家知道,虱子寄生于人體上,它不離開人體,隨時吸血。而臭蟲只有吸血時才接近人體,吃飽就離開。如果臭蟲沒有機會遇到人,它只好挨餓,在溫度較低、濕度較大的環境里,通常成蟲能耐餓6-7個月,甚至可達1年以上;若蟲也能耐餓2個多月。
產卵
雌蟲每日產卵2-8枚,一生產卵6-50次,產卵總數可達200-300枚,多可達500枚以上。卵產出后粘附于產卵處的物面上。
活動規律
臭蟲怕光,多在夜間活動,但白天也能吸血。臭蟲活動很敏捷而機警,在吸血時,如人體稍有移動,即停止吸血,爬走而隱藏,臭蟲每分鐘能爬行1-1.25m。臭蟲喜群居,并可隨衣物、行李而到處散布。
棲息場所
臭蟲主要棲息在室內的床架、帳頂四角、墻壁、天花板、被褥、草墊、床席等縫隙和糊墻紙的后面。臭蟲棲息處常有許多棕褐色的糞跡。
季節消長
臭蟲于夏季極其活躍,繁殖旺盛,其繁殖適溫度一般為28-33℃,相對濕度為55%-60%。溫帶臭蟲一般是從5月份開始活動,8月份多,10月以后較少出現,冬季則停止活動和產卵。
04臭蟲防治方法
一旦臭蟲建立了種群,使用物理方法是很難達到清除的目的,此時需要使用化學防治的方法,并在處理前,應注意合理選擇殺蟲劑。噴施藥劑時應著重對床縫、草席四周、賬角、桌椅及墻的縫隙等臭蟲隱匿場所進行噴灑,噴灑后關閉門窗,密閉3-4h效果則更好!